卷一 5 唐张巡、许远死守睢阳稽贼锋,史称其功在天下,后人为立双忠庙。某氏题联云:“禄山、庆绪,悍然其无君父,当年即弃孤城,效忠乱贼,曾邀富贵之几时;今狐、尹奇,不幸而有子孙,今日试登双庙,下拜先生,将置祖宗于何地。”按,此联断制有体,酷似—则史评。又,王澄川岳武穆联云:“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,大丈大当如此矣;南人归南,北人归北,小朝廷岂求活耶。”亦饶有生勍之气。又,某氏关壮缪祠联云:“其为气也配义与道;未若髯之超群绝伦。”以经对史,超轶卓绝。 睢 suī 稽(音机)贼锋:延迟贼兵的攻势。(经商议暂如此理解,未必正确,汗) 悍然:蛮横的样子 勍:音情,强 关壮缪:指三国蜀关羽。壮缪是宋高宗建炎二年追赠给他的封号。缪,多音字,此处音谬。错:《三国志》说关羽死后就被蜀汉政权谥为壮缪侯。关羽谥号历代都有所加,至于壮缪是美谥还是恶谥都有争论,此处不细究之。 曾邀富贵之几时:曾,查了一堆资料,仍不知如何直译 曾几何时:时间过去不久 轶 yì 1.超过:轶伦(超过同辈)。轶才(出众的才能)。轶材(不平凡的人才)。 2.散失:轶事。轶闻。 3.古同“溢”,充满而流出。 曾 zēng 1.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:曾祖父。曾孙。 2.古同“增”,增加。 3.竟,简直,还:“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山、王屋何?” 4.姓。 曾 céng 1.尝,表示从前经历过:曾经。未曾。何曾。曾几何时。 2.古同“层”,重。 曾 céng 【副】 (形声。从八,从曰。本义未明。副词。用来加强语气) 1.过去发生过——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例: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忆江南》 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 2.曾不(不曾);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;我曾去过杜坪乡 3.已经——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。如:似曾相识 4.竟,竟然;尚: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曾 céng 【形】 通“层”。重叠 例有虞之王,烧曾薮,斩群害,以为民利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戊》 大厦曾架,拟于昆仑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 荡胸生曾云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 曾 zēng 【形】 1.重。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自此而曾焉。——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曾元时不分。 计高曾之时。 视高曾之时。 高曾时为一户者。 又如:曾翁(称他人的曾祖父);曾玄(曾孙和玄孙) 2.谦词。犹“末”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。——《左传》 又如:曾臣(末臣) 3.高举的样子 〖凤皇〗曾逝万仞之上。——刘安《淮南子·览冥》 曾 zēng 【动】 1.“增”的本字。增加 例: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——《孟子·告下子》 曾欷歔余郁邑兮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 又如:曾思(反复思考);曾折(曾挠。屈曲貌);曾益(增加,增强);曾巢(在高物上架巢);曾逝(高飞远去) 2.【副】 乃,竟 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曾不能疾走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 曾不惨然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 长曾不盈寸。——明·魏学《核舟记》 表示相承,相当于“则”、“是”、“就” 我曾无闾里之闻,穷巷之知者何?——《淮南子》 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何”、“怎”。如:曾奈(怎奈)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-1-18 19:00:10编辑过]
|